找到相关内容22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化救世说

    佛化救世说谛闲大师   饥馑旱潦,刀兵瘟疫,皆心之所感召也。尝闻医之治病,必先探其病之源,然后施之以药。救世亦然,救世必先救心,心乃诸病之源也。而欲求救心之法,则佛化尚矣。佛化之所以救心者何,亦曰:持戒而已矣,习定而已矣,修慧而已矣!世之所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。以至相争、相夺、相残、相杀而无已者,皆由贪嗔痴之使然。以此之毒,造无边之恶业。由是饥馑旱潦,刀兵瘟疫接踵而起,伊于胡底矣!  然则何以...

    谛闲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3754162.html
  • 无死白云微笑乐音-圣如意轮白度母祈请文

    教法执持之士夫,为欲调伏无边诸有情,足莲妙善缭绕芳香流,愿彼无数劫海恒不变。于教与众颠倒生嗔恨,彼等心怀魔鬼幢幡者,损害之行与念速舍弃,利他菩提心实令庄严。欲求法财解脱生胜心,如持拂尘莲炳有所忍,护持...

    第十七世噶玛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0654853.html
  • 佛陀如是说:虚无才是真理的形态

    确信事物(色有)的本质正是它的反面(无)。“色有”充满了虚假性,却迷惑着沉溺于欲求的愚味无明的生命。但佛陀识破了这个大梦之境的本相,把它纳入“空”的'认知范畴,这足以构成神圣智性的伟大标记。  我面对的...事物的绝望导引到对最高幸福的关怀中来。佛陀标定了“涅磐(般木)”为修炼的终极目标,并号召所有的笃信者向它进发。在最初的意义上,僧侣是那些准备向终极价值献身的战士,他们必须为这一最高欲求而放弃一些次要的...

    朱大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156390.html
  • 问:在家女众学佛后与先生分寮而睡,这样如法吗?

    是大圣佛陀悲心所考虑到的,若丈夫欲求得天伦之乐,而你却严守梵行不与之行乐,这有违逆佛陀制戒本意,反招你丈夫之不乐,演化谤佛、谤法、谤僧之罪愆,这是诸佛所不喜见,仁者明白否? 出家众是全然断淫,不可行...

    佚名

    修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9161196240.html
  • 获得观音感应之方法

    。特别对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更是满怀深情,不仅以香火、供品和随时的供奉来表达崇拜之情,并且一遇困难就会想到观音菩萨,这正好满足了中国民众对宗教的功利欲求。而且这种功利欲求又往往局限于一人一家的小圈子。然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音|感应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8024421862.html
  • 禅与美

      一提起禅,便使人想到古刹青灯,清贫孤独,它似乎与艺术之美无缘。其实,这是一种误解。  人生之最高境界,莫过于“自由”二字。但对芸芸众生来说,自由的获得似乎总是以牺牲人的欲求为代价的。因此,人永远处于欲求不达而又欲罢不能的矛盾痛苦之中。在某种意义上说来,禅是一种排除了赏罚毁誉、内外阻抗而得以升华净化的崇高之美。  但可惜的是,世人很难理解这一点,就连一些很有名的画家和搞美学的人,对此也不甚了解...

    李哲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3439106.html
  • 我在那里

    不是单独生起的,更难作主张,所以“情”亦无“我”性,我们的意志表面上好似可由自己主张,究其实,都受内在欲求和外在环境所左右,为求生的欲望,男女的欲求所驱使,不得自在,所以“意志”亦无“我”性。  知、情...

    禅 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348307.html
  • 《净土宗辞典》序

    不刊之论。  明清以来,净宗发展日益殊胜。即他宗大德,亦以此法门契时契机,而广劝学修。如天台宗谛闲法师谓:“……欲求一彻底解决之法,则净土尚矣。只因其他法门,实非今世钝根可办。如阿罗汉最利三年,最钝六十劫;辟支佛最利四生,最钝一百劫,始证竖出三界,如此之难。试问此种法门,岂我辈能力之所及乎?!是故,欲求最稳当、最直捷之出生死法门,舍横超三界之净土法门而外莫由也。”(引自《世界佛教居土林成绩报告书》第...

    释昌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052775.html
  • 芥子纳须弥

    ——  还源去!生死涅槃齐;由心不平等,法性有高低。 还源去!说易运心难;般若无形相,教作若为观。还源去!欲求般若易;但息是非心,自然成大智。还源去!触处可幽栖;涅槃生死是,烦恼即菩提。还源去!依现莫随情;法性无增减,妄说有亏盈。还源去!何须更远寻;欲求真解脱,端正自观心。还源去!心性不思议;志小无为大,芥子纳须弥。还源去!解脱无边际;和光与物同,如空不染世。还源去!何须次第求;法性无前后,一念...

    罗伟国 陈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5353974.html
  • 福慧双修

    当知褔慧应同修,佛不过指示法门,教汝自种善因于前,自得褔报于后,欲求富贵,当除悭吝,先习布施。欲求开慧,当亲善知识,亦得先习布施,欲修褔者,是真慧,人若真慧者,必肯除贪嗔以造褔,然则修褔正以修慧,愚人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4757018.html